[ EV知道 實驗室 ]騰勢,以其獨特的戴姆勒與比亞迪合資血統(tǒng)和長期的國產電動汽車續(xù)航冠軍的身份而顯得卓爾不群。原生設計的純電動汽車平臺,可以說是國內首創(chuàng),在大量“油改電”的弟兄之間顯得更加出眾。今天我們就找來了騰勢最新的升級款騰勢500,看看它的底盤到底是什么樣的。
需要說明的是,這輛車是一輛已經跑了21000多公里的“舊車”,所以在底盤上必然不能如同新車一樣干凈整潔。但正是因為是一輛舊車,反而能看出更多的東西。
前懸掛不出所料,仍是我們熟悉的麥弗遜結構。但熟悉的結構,卻包含這不同的配方。配合重達2160kg的整備質量,整體結構都得到了加強,特別是前橫向穩(wěn)定桿的直徑真的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該車的橫向穩(wěn)定性,與我駕駛該車時感到的如此重的車過彎卻頗為輕松舒適的體會相符合。
后懸掛采用了縱臂扭轉梁結構,說實話有點失望卻又有些出乎意料。失望在于這個價位的車輛,按常理來說應該配備獨立懸掛。出乎意料的是駕駛過程中該車的后排舒適度變現還不錯,特別的在顛簸路面時跳動并不明顯?,F在想來,應該是出色的調校、較大的車身質量和位于車身中段底部的電池包帶來的居中而低矮的車輛重心的共同功勞。
仔細觀察底盤結構后,其實前后懸的設計上都明顯受到了龐大的電池包的影響。后懸掛選擇扭力梁結構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對整體布局與空間限制的取舍。
底部平整的大面積電池包,由于采用了鋁合金外殼,而且自然形成了與真正的車輛底殼間的屏障,所以并沒有如同常規(guī)車輛那樣出于降低風阻、防銹、降噪等原因而做過多的遮擋、噴涂處理。
原生設計平臺的優(yōu)勢突出的體現在了安全性能上。自從電動汽車出現以來,人們對于電池安全的擔憂就從未停止。而騰勢基于原生平臺設計所搭建的由前后防護結構和電池總成一體化的白車身防護結構,很好的構成了全方向對于電池與乘員艙的防護。
與常見的以傳統(tǒng)燃油車平臺為基礎根據需求進行局部改進的逆向研發(fā)的思路不同,騰勢是從零開始,走的是一條扎實的正向開發(fā)之路。在車型設計之初便圍繞電池進行整車設計,乘客艙與動力電壓相關零部件分開設計,定制車身結構,合理規(guī)劃空間,充分考慮電池安全。這也代表并引領了電動汽車未來最終的車身平臺發(fā)展方向,這是值得國內整個電動汽車行業(yè)尊重的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車型。
與常見的以傳統(tǒng)燃油車平臺為基礎根據需求進行局部改進的逆向研發(fā)的思路不同,騰勢是從零開始,走的是一條扎實的正向開發(fā)之路。在車型設計之初便圍繞電池進行整車設計,乘客艙與動力電壓相關零部件分開設計,定制車身結構,合理規(guī)劃空間,充分考慮電池安全。這也代表并引領了電動汽車未來最終的車身平臺發(fā)展方向,這是值得國內整個電動汽車行業(yè)尊重的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車型。
發(fā)表我的評論
網友熱評
最新評論